水产业抵御全球经济寒流有何办法
去年底,为了学习借鉴山东一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成功经验,我市水产行业协会一行3人参加了由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组织的赴山东莱阳、青岛、烟台等地考察调研活动。考察期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处于国际金融危机“风口”的山东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出了一条以基地农户为支撑、品质品牌为关键、科技创新为核心、贸易方式为驱动的转型发展之路,这对正处于转型升级关口的我市中小水产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产业集聚效能明显
主要做法:山东的一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农产品基地。目前,已从“村企合一”发展到“村企互动”,村民和企业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如莱阳恒润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农产品、水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为攻克国外的绿色技术壁垒,率先实行原料基地化管理,与农户签订了长期稳定的产销合同,在果蔬原料生产过程中,由公司派专人负责对土地耕耘、基肥搭配、良种选择、幼苗管理、农药喷洒和产品的收获、储运实行一条龙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公司,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公司现拥有15000多亩郁郁葱葱的蔬菜基地,成为梨乡大地悄然绽放的一朵奇葩。通过基地建设和产业集聚,不仅整合了大量分散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也保证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启发: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是企业与农户紧密联系的纽带,也是龙头企业增强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舟山有近400家水产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140多家,近年来受海洋捕捞萎缩以及原料收购不稳定等因素的制约,部分企业已经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虽然有些企业与水产养殖户或渔船订立了供货协议,但由于水产企业大都经济实力有限,不可能在水产养殖基地、渔船卫生设施改造或渔业捕捞合作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这种双方的合作基本上是松散型的,没有形成紧密的经济体,当然也丧失了掌控货源的“话语权”,同时由于产品质量在源头上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增加了企业产品出口的风险。
建议:在政府层面,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重点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在渔业基地建设方面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一些基地示范效应好、带动渔农民致富,拉动当地经济明显的企业,在政策税收上要进一步倾斜。积极鼓励企业发展加工贸易,解决因原料不足而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要充分利用舟山在港口、码头、保税库的优势,尽快建立舟山鱿鱼集散地,以吸引外商来舟山投资、投渔,使舟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鱿鱼加工市场和鱿鱼制品主要出口基地。
二、注重企业品质管理,提升产品竞争力
主要做法:据了解,山东的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起初也是通过低廉的劳动力,以模仿、贴牌加工等方式快速占领市场的,但由于生产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不高,随着成本优势的逐渐消失和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弊端就日益显现出来,一些中小企业濒临破产和倒闭。发展的阵痛让山东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始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他们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质取胜,加大了对品质管理的力度,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如莱阳春雪食品有限公司经过数年的实践,结合企业实际,设计出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的产品质量优化模式,将产品质量各项指标控制贯彻到种鸡繁殖、雏鸡孵化和饲养、肉鸡屠宰分割加工、包装外销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并运用国内外先进的高效气相、液相色谱仪、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等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控,使公司先后获得了欧盟GAP农业良好操作规程、DNAS、BRC全球食品标准以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等,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和严格健全的检测体系,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受到了国内外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和青睐。该公司的省级名牌系列产品“春雪”成功进入家乐福、沃尔玛和家家悦等大型超市以及欧盟、美国、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12亿元以上,创汇近4000万美元。
启发:舟山水产企业前几年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较为丰富的本土海洋渔业资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在产品质量本身并不突出的情况下通过本土化的资源渠道和促销手段取得了对国外产品的优势,而廉价的水产资源和劳动力让舟山海产品能够以较低价格走向国际市场。但是随着本土市场的成熟、廉价劳动力优势的消失以及国内外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的基础正在消失。因此必须转变经营模式,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上狠下功夫才能突出重围,走出一条全新的舟山水产企业“以质取胜”、“品牌建设”发展道路。
建议:目前,舟山水产企业要重点实施质量优先策略,在品牌建设上寻求突破口,把品牌的建设和推广作为当前发展的关键,通过品牌建设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品质经营的成功经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改变目前粗放型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坚持持续改进,追求精益求精,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品质,走内涵型发展道路。要克服品牌管理与经营的功利性、盲目性和短视性,重质量、创品牌,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自主品牌率,从无牌到有牌,从贴牌到创牌,从地方品牌到全国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形成区域品牌、行业品牌和群体品牌三者互动的格局。